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时间:小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是一篇象征性的文章,里面包含着一定的革命情怀,作者在描写翠竹的外形后,重点叙述了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建立功勋,献出一切的精神。文章借井冈翠竹来表现井冈人民对中国不懈的无私的贡献。教学本篇课文时,将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拟为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学时须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综合所查资料,共同探讨,从中领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读课题齐,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山吗?见过井冈山竹子吗?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轻松谈话,疏理课文层次

  1、说说井冈翠竹的样子和作用。

  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来读读。相机指导认识理解“郁郁苍苍、亭亭玉立、帐篷、梭镖、白匪、稠密、硝盐、殷切、迢迢”

  3、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交流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竹之外形和竹之功能)

  三、再读课文,领略翠竹秀美外形。

  师述: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一句总领全文,一幅优美的画卷接着展开了。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在作者的眼里,五百里林海,最难忘的却是毛竹。来,一起来欣赏一下井冈山的毛竹。课件播放井冈山竹海的远景和近景。(师用课文

  第二自然段的语言来描述。)

  2、说说看,欣赏了这么多的毛竹,你能用一两个词来描述你眼中的毛竹吗? 汇报并朗读,

  3、交流体会。伺机板书:亭亭玉立 挺拔修长、青翠

  过渡:就这一眼,翠竹就在你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作者亲自去井冈山采访,井冈山的翠竹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再次亲近井冈山的毛竹。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井冈山翠竹的呢?

  生读课文并交流。

  5、哦!外貌,看来你喜欢上了毛竹,把它当做人来写了。想想用在毛竹身上哪个词更合适?(师板书:外形)

  生接着汇报:作者还写了井冈山翠竹的作用。

  师板书:作用。

  6、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作者写了井冈山翠竹的作用时分别写了在哪些时期的作用?(战争年代、建设时期)

  你真了不起,初读就读出了井冈山翠竹身上表现的精神,相信经过深入学习,你 的体会会更深刻。经大家这样一说,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了,来,对着板书,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

  同桌间互相交流。

  7、是呀,作者从三个方面写了井冈山的竹子让他难忘的原因,难怪井冈山人会说——(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师板书)

  8、井冈山人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5——7自然段,相信你能从作者的文字描写中有所发现。

  生默读课文,在相关词句后做批注。

  生交流。

  9、具体有哪些方面的用途,你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读。生活上离不开毛竹,可以当罐、碗,还可以做成扁担和吹火筒,还可以做武器,做梭镖,摆竹钉阵打敌人。你们发现没有,他刚才读时可以强调了哪些词语。一系列的动词把毛竹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来,男女生合作读读。(课件出示句子,女生读“用它”前的话,男生读作用的话。

  10、在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个句子很齐整的哟。对这个句子还有想说的吗?

  是呀,这该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呀?再请个同学读读,其他同学想象这个画面。

  (敌人屁滚尿流,哭天抢地的,一个个不敢前进。??)

  老师在网上搜集了一段视频,一起来感受竹钉阵的威力。

  “竹钉阵”视频。

  这就是——

  生齐读“魂飞魄散”一句。

  11、“竹钉阵”厉害吧,那是谁发明了“竹钉阵”?

  难怪井冈山人说——

  生接读——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刚才,大家品读的这个句子写的是——(师指黑板“作用”)

  12、这只是简单的“作用”一词能概括出毛竹的这些用途吗?

  13、是呀,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这些竹子,井冈山上的人民和红军战士就没有——碗、罐、扁担、更没有让敌人魂飞魄散的竹钉阵。你认为“作用”可以换成什么词?(教师改板书“作用”为“功绩”)

  14、你还从哪些句子也体会到了“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接着交流。 理解“坚韧”什么意思?

  “韧”是个生字,我事先查了一下,“韧“的本意是革很柔韧,刀砍不断的意思。可竹子做的扁担怎么可能这样坚韧呢?小时候,我家就有毛竹做的扁担,如果担子太重,扁担是会折断的`。难道井冈山的毛竹做的扁担真的是不一般?

  理解这“再重的担子”指的是什么担子?为什么又说能挑起全国人的命运,从井冈山走向北京城呢?(敌人封山的资料)

  是呀,井冈山的胜利就像星星之火,点亮了红军战士的心,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所以红军能从井冈山走向北京城,取得伟大的胜利。你们说,这根扁担重要吗? 这样的担子挑得起吗?齐读。

  15、这井冈山的竹子还仅仅是扁担吗?

  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觉到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竹枝断了,还有竹根……这句用了顶针的手法写出了竹子的生生不息。

  是呀,顶针的手法,让我们感觉到了竹子的生生不息。来,你再读读,让我们也能拿个 感觉到这种生生不息。

  生读。

  16、这个句子环环相扣,就如竹子的生生不息。再完整读读这句。你又有什么发现?生读。

  毛竹在腥风血雨里……我似乎看到了白匪们在砍毛竹,有的在烧毛竹,还有的在

  挖毛竹。可是毛竹是永远也挖不完了。(师引读)

  17、不向残暴低头,不想敌人弯腰的,仅仅是毛竹吗?这分明是在写谁——— 井冈山人民。

  课件出示:井冈山人民跟井冈山毛竹一样坚贞不屈。

  作者表面是在写竹子,实际是在写井冈山人民,这种写法叫——

  (借物喻人)

  让我们再一次齐声赞颂:齐读:“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激情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作者的文字,了解了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知道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年代所做的功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井冈山竹子在建设时期所作出的贡献。

  四、作业。

  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五、板书:

  井冈翠竹

  外形 亭亭玉立 挺拔修长、青翠

  作用 功绩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

  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4、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

  2.出示课题:

  (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

  (2)介绍作者:袁鹰。

  (3)设问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 匪、嗥、硝、锁、粮、腥、稠、茨、殷。

  (2)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强调:“嗥”“稠”“殷”的读音。

  2.检查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

  要求思考:

  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3.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

  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五、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小结: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六、课后作业:

  1.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

  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2.积累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里面包含着一定的革命情怀,作者在描写翠竹的外形后,重点叙述了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建立功勋,献出一切的精神。文章借井冈翠竹来表现井冈山人以及亿万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教学本篇课文时,将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拟为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学时须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综合所查资料,共同探讨,从中领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看老师写课题。

  2.师:说说你由题目所产生的联想。学生展开联想,教师适时评价。

  3.师: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井冈翠竹吧!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井冈翠竹都写了些什么?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读完课文后,注意自学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部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井冈翠竹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3.质疑: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理解感悟——翠竹的形态令人难忘。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

  2.汇报交流:形让人难忘

  预设句一: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多,浓密)

  (3)指导朗读。(注意突出翠竹的浓密和多,注意叠词的'读法。)

  预设句二: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形态各异的特点,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

  (3)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读一读,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导朗读。(读出翠竹形态各异的特点。)

  四、教师小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5—12自然段

  2.背诵8—9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井冈翠竹的形态各异的特点,知道了它让人难忘。但是,井冈翠竹仅仅只是因为形态各异,而让人觉得它难以忘怀吗?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往下读,继续感受井冈翠竹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请大家接着读文章5——12自然段,勾画井冈翠竹让人难忘的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感悟——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出的不朽功绩让人难忘。

  1.学生小组勾画交流。

  2.交流汇报:

  预设句一: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破散,鬼哭狼嚎。

  (1)学生自主汇报。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魂飞破散,鬼哭狼嚎是什么意思?赞扬了什么?(这两个词语描写了敌人落荒而逃的情景,更赞扬了井冈山的竹子的重要作用和不朽功绩。)

  (3)指导朗读。(重点突出两个重点词语。)过渡:同学们,井冈山的翠竹的确在革命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重要的作用呢?

  预设句二: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1)学生自主汇报。

  (2)问: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指挑得起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这句话的含义是井冈山人民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能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

  (3)感情朗读。过渡: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觉得它多么令人难忘啊!除了这个原因,井冈翠竹还有令人难忘的.地方吗?

  3.深入品读8——9自然段。品位井冈翠竹的精神。尝试背诵。

  4.当井冈山换了人间后,和翠竹拥有着同样精神的人们来了,他们来做什么呢?点读10——11自然段。学生汇报。

  三、升华体会。

  1.同学们,井冈翠竹使人难忘,但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读一读1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己研究。重点句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作者歌颂的不仅是翠竹,反思在歌颂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的崇高品质。)注意带点词语,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3.齐读12自然段。

  四、研竹活动,拓展升华。

  竹子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发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分组继续开展研究活动。

  板书设计:

  井冈翠竹——革命的竹子

  为革命建立功勋

  为社会主义大厦献出一切

  永远挺拔 坚贞不屈——井冈山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

  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4、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教材及学情分析:

  《井冈翠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英雄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的革命精神,继而讴歌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的革命主义精神。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色彩和强烈的画面感。文中感情饱满激越,或讲述,或怀念,或赞颂,描写、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并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极具特点。

  但这一革命岁月主题学生理解会有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不要要求过高。

  教学过程

  一、细读深思,理解翠竹建立功勋。

  师述:井冈山人自豪地说,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是啊,竹子在那个革命战争年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请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用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二)交流写竹子用途的句子,适当点拨引思,体会翠竹为革命做出了无私贡献。

  (三)出示句子: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a.理解坚韧。

  b.为什么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因为坚韧、结实)

  c.读下文,说说再重的担子指什么?(明确指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

  d.设问:这么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吗?

  (四)简要介绍相关历史,帮助理解漫漫长途

  链接启读启思:井冈山人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一直到革命的最后胜利,凭的是坚韧不拔、坚贞不屈的精神,井冈山的竹子也是如此

  二、精读品味,感悟翠竹坚贞不屈。

  (一)认真读第8、9自然段,哪些地方表现出竹子前仆后继,坚贞不屈的精神?用画出来。

  1、交流表现竹子精神的句子。

  2、出示句子: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敌人抓不到革命者,最后烧山了,那些竹子呢?)

  3、指导朗读,读出竹子的品质。

  4、竹子砍尽没有?压倒没有?烧光没有?

  5、出示句子: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毛竹年年长,怎样生长?绿说的是长得青翠,富有生机,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坚贞不屈

  6、激情小结:这是在写竹子吗?不,这不仅是写竹子,更是井冈山人顽强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深读品味,再次体会革命气节。

  1、师述:在革命战争年代,井冈翠竹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年过去了,井冈山换了人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他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由读11自然段,画出表现井冈翠竹作用的句子。

  交流翠竹发挥作用的句子。

  2、引导读好翠竹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句子。

  设问:竹子,你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读了课文,你知道井冈山人的心愿是什么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干劲和风格呢?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重点引导读6和10自然段。

  相机板书:井冈山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

  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体会感情体会井冈翠竹的革命精神】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动情引说:井冈翠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心中赞美之情。

  (4)齐读1、2句,深情赞美。

  动情引说:想到无数的井冈山人英勇顽强地投身革命,不屈不挠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5)激发学生表达心中的崇敬之情。板书建立功勋献出一切。

  再次齐读1、2句。

  (6)师反复:井冈山人啊,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献出一切。你们像那翠竹,永远(学生接读: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7)现在,你知道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翠竹吗?

  (8)学生自由交流体会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的解读,抓住重点句段的理解升华感情。】

  四、深情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井冈翠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并传承井冈山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革命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将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深刻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井冈山的视频或展示井冈山风景图片,引入话题,提问:“同学们知道井冈山对中国革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简要介绍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井冈翠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几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约20分钟)

  分段解读: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指名学生朗读,然后讨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象征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井冈山的翠竹?翠竹象征了什么?(如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等)

  历史结合:结合历史背景,讨论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中的`实际用途,如制作武器、搭建住所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与拓展(约10分钟)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红军战士与井冈翠竹之间的“对话”,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讨论交流:讨论“井冈山精神”是什么?在今天,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五、总结回顾(约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和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可以是对革命精神的新认识,或是对课文某一部分的深刻感悟。

  六、布置作业

  撰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井冈翠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收集关于井冈山革命历史的小故事,下次课上分享。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设计的成效,特别是学生对井冈山精神理解和情感共鸣的深度,以便于后续教学的调整和优化。